現代智能溫室種植什么作物經濟效益好
隨著設施面積的增加,設施農業綜合技術的應用也有了很大的進步:蔬菜、瓜果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,提高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。無公害栽培技術的推廣,提高了產品的質量。此外,立體栽培(間作套種)、無土栽培、四位一體滔氣技術的應用,西瓜、甜瓜、黃瓜及茄子的嫁接育苗技術,生物防治技術,昆蟲人工授粉等,都取得了很大的技術進展。其中智能溫室從這波大浪潮中脫穎而出。
1蔬菜果樹立體栽培
在城市近郊和旅游區發展蔬菜果樹立體栽培模式,即桃、李樹下間種油白菜、生菜、香菜等速生菜。果品以早熟的鮮食品種為主,如早熟的桃、李、葡萄、杏等。
2蔬菜西甜瓜間套作
利用保護設施種植早熟的無籽西瓜和甜瓜,可使農民的收入顯著增加。吐魯番地區菜農在溫室內普遍采用蔬榮和西甜瓜的間套作,溫室產值在18萬元/hm2以上,經濟效益明顯。利用智能模式培育無籽西瓜苗,解決了無籽西瓜發芽率低、出苗率低、成苗率低的“三低”技術難題,培育杜苗進行早熟栽培,可避開炎熱氣候之前的病蟲危害。
3蔬菜食用菌輪作
由于食用菌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元素,在現在這個崇尚健康的社會,各種中高檔食用菌成為很受歡迎的時尚食品。木全縣農民種植溫室阿魏菇收入在在37.5~45.0萬元/hm2。米泉的很多農民通過種植雙泡菇走上了致富之路,0.03hm2地溫室種植3層雙孢菇,約500m2,收入在2.5萬元以上。
為了提高智能溫室生產的效益,走綜合經營的道路,各地都在探索設施綜合利用的方式,經過多年的實踐,涌現出一些經濟效益好、農民容易接受的生產模式。
- 上一篇:冬季溫室蔬菜管理,如何應對氣候變化? 2019/12/19
- 下一篇:無土栽培技術種植之基質栽培 2019/12/16